“智慧大腦”讓項目建設更高效——臺泥(杭州)環??萍加邢薰究偛宽椖拷ㄔO側記
沒有傳統工地的嘈雜與塵土飛揚,走進臺泥(杭州)環??萍加邢薰究偛宽椖渴┕がF場,硬化路面干凈整潔,霧炮機、噴淋系統自動噴淋,揚塵噪聲監控設備實時監測……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施工管理,讓建筑工地告別了“灰頭土臉”的傳統形象,變得更加安全、綠色、人性化。
據項目總工茆玉卓介紹,該項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建筑總面積約為18.33萬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45層,建筑高度為209.85米,質量要求高,綠色施工目標高,超高層施工、深基坑作業施工等難度大?!盀榇?,我們構建了智能、高效、綠色、精益的一體化‘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span>
智慧“黑科技”全方位保障建設推進
走進項目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LED大屏幕。屏幕上顯示著“智慧工地云平臺”,數十個小屏幕對應著工地上重點管理區域,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飛舞的焊花、矗立的塔吊……一切盡收眼底。
“我們與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智慧工地云平臺囊括了數字工地、勞務管理、視頻AI(人工智能)等多個管理模塊?!避庥褡勘硎?,“智慧工地云平臺”的實施內容,涵蓋了人、機、材、安全、質量等環節,管理人員通過電腦、手機端,可以隨時查看工人現場施工狀態和各項設備參數,在后臺便能對人員進行管理,實現了工地數字化、數據網絡化、管理智慧化。
“請佩戴安全帽再進入工地!”監控屏幕上,一名沒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攔了下來?!伴l機設備不僅可以完成傳統識別出入證信息,還可以自動進行安全著裝檢查、聯網核查實現臉部成像和身份真偽甄別,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和辨識都在1秒以內完成?!避庥褡拷榻B說。此外,平臺將視頻AI算法與工地監控相結合,提供安全帽、反光衣、火焰、煙霧、區域入侵和越線越界等多種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對工地周界“全方位、立體式、無縫隙”全景監控。發現違規行為,系統后臺會自動抓拍并實時報警,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等設備就能進行管理。
通過“智慧工地云平臺”,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對質量、安全、進度、變更、物料、成本進行實時管理,管理信息直接進行云端存儲,管理痕跡實時可見,記錄永久保存?!拔覀儼阉袉栴}都‘晾曬’在系統中?!避庥褡拷忉屨f,管理人員用APP將現場存在的隱患拍照或者錄視頻上傳到平臺,同時支持全員參與安全工作,對施工生產中的人、物、環境的行為與狀態進行管理。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方式杜絕事故的發生,讓現場安全和質量管理模式更加規范。
“施工現場應用的物聯網設備像人體的五官和四肢,能夠實時感知作業環境的現狀與變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像人體的大腦,能夠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判斷,實現項目動態提醒和決策輔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就像人體的神經網絡,聯動企業和項目建立信息收集、實時傳輸反饋的整體協同機制,幫助管理者牢牢掌握關鍵信息,做到分析有數據、決策有依據?!焙贾萜奋部匦畔⒓夹g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自可在談及智慧工地云平臺建設時補充道。
從“灰頭土臉”到“一塵不染”
“我們配備了高壓水槍、噴淋設備、霧炮機等一系列硬件和軟件設施,設備終端可以根據設定的環境監測閾值,與施工現場的噴淋裝置數據聯動,從而自動進行空氣檢測、降塵噴霧。管理人員也可以遠程進行操控?!表椖可a經理耿超然打開手機,通過手機APP端的智慧聯動,遠程操控揚塵治理設備?!拔覀兊南到y可以進行數據收集,進行智能化分析,從而確定設備安裝位置,讓噴霧噴在揚塵最嚴重的地方,讓圍擋擋在噪音最頻發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span>
由于項目工程場地大、工期緊、土方開挖量大,再加上杭州每年都會有長達兩個月的梅雨季,造成土方外運工作相當困難。為了克服難題,項目采用了超遠距離泥漿泵送土方外運技術?!拔覀冊诨觾韧练酱趨^域,布置了一處蓄水池,用輸入加壓水進行土方沖刷,土體遇水配置成泥漿,流至泥漿泵工作區域,通過泥漿泵輸出至現場增壓泵,再通過增壓泵向外輸出,通過處理后可進行土方回填?!惫⒊唤忉屨f,這一施工過程無污染,工期也不受外界影響,和傳統渣土車外送方式相比,可減少碳排放1380噸。
除此之外,項目還運用智能水電監測系統,通過對工地現場水表、電表計量數據實時上傳,方便施工企業對工程能源消耗高效把控,減少水電資源的浪費。同時結合后臺大數據的分析,幫助企業調配施工機械,提升施工效率?!霸诤罄m施工中我們還將投入使用超高層垃圾通道?!惫⒊槐硎?,用手推車將垃圾通過施工電梯運至指定地點的傳統方式,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運輸效率相對較低。而超高層垃圾通道的應用,將實現樓層內建筑垃圾安全、快速、高效運輸,同時能解決垃圾運輸過程中揚塵治理問題。
一系列綠色節能技術,不僅能實現節能、節水、節材的效果,還“治療”了多項安全及質量方面的“通病”,大大提高了項目的施工速度,減少了材料的損耗,節約了工程成本。
“BIM+”助力實現精準管控
“項目最大的亮點就是從開工階段就積極開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工地的運營模式?!避庥褡勘硎?,項目實現了生產、技術、安全、質量、材料等的全面貫通,最終將BIM技術廣泛應用到工程量的統計、臨建布置、可視化交底、施工方案模擬等各個環節,通過BIM技術與各系統的交互、感知、決策、執行和反饋,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施工現場過程管理,讓工程建設實現“建造”向“智造”的成功蝶變。
“我們在地下室建模過程中發現地下室土建(建筑、結構)問題49項、機電問題33項,并及時提交設計院審核回復,把問題扼殺在設計階段?!表椖緽IM負責人程歡表示,利用BIM3D模型,除完成設計碰撞檢查外,還對工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或錯誤進行預測,減少了返工及材料浪費。項目還把施工現場土建模型與工程進度計劃銜接,集成施工階段資源信息,建立4D建筑信息模型,實現了施工進度、人力、材料、機械、成本、質量、安全和場地布置的實時管理、控制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可視化模擬。
和普通智慧工地不同,臺泥(杭州)環??萍加邢薰究偛宽椖緽IM竣工模型精度達到了BIMLOD500精度標準,這意味著其蘊含的信息密度更高、更準確?!懊恳桓芫€、每一個閥門、每一個設備……我們將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和資源信息集成在統一的BIM模型中,打通設計、施工、運維階段的業務分塊割裂、數據無法共享的問題,實現一體化、全過程應用?!背虤g感慨道:“以前沒有BIM竣工模型,施工單位需要駐場維保兩年。如今,BIM幫助項目實現了超前、可視、模擬、驗證的精細管控。運行維護不再需要施工單位駐場,通過模型就可以準確判斷出故障點,實現精準維修?!?/span>
從傳統施工中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到如今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BIM+智慧工地”實現了對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的全面監控與分析,為臺泥(杭州)環??萍加邢薰究偛宽椖垦b上了“智慧大腦”,助力工程建設“零事故”、工程質量“零返工”目標的實現。
- 上一篇:“管”出活力是資質審批取消后的關鍵——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深化改革走筆 [2022-01-19]
- 下一篇:保護歷史文化街區 打造文旅綜合體 [2022-01-19]